【#聖母院 失火後,一起當一隻對文資保存更關注的貓貓】
#文有點長 #可以挑有興趣的部份看
今天,巴黎聖母院火災的新聞轟轟烈烈,很多正計劃到法國,或還沒去過法國的朋友,都大嘆好可惜。為什麼這個聖母院那麼重要呢,而聖母院失火之外,你知道台灣的歷史建築,也常常 #自燃 嗎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:
🔴 聖母院是什麼?
巴黎聖母院,原文Notre-Dame,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,覺得很溫馨。Notre在法文中意思是 #我們的,Dame則是 #女士——合起來就是「我們的女士」、「我們的聖母」。
的確,聖母院就像是法國人的母親。它在850年前就開始建造了,見證了 #法國大革命、#拿破崙加冕,一戰和二戰,同時也是《#鐘樓怪人》的故事場景。另外,愛看電影的人可能知道,聖母院在《#愛在日落巴黎時》和《#花神咖啡館》中,都有出現。總之,聖母院在歐洲宗教、歷史和藝術上,都蠻重要的!
🔴 台灣的歷史建築也 #常常火災,我怎麼沒聽說?
聖母院失火,好多人難過;鏡頭回到台灣,你知道嗎:「幾乎每個月,都有歷史建築被破壞,至今已經超過 #100棟。」
尤其是當政府要將老屋指定為 #古蹟,進行保留的前一刻,總會發生「#離奇失火」的災難。這些老屋大多無人居住,在斷水斷電還下雨的情況下,竟然還能點起無名火,被喻為台灣的 #超自然現象。
🔴 為什麼會這樣?
多數人質疑,因為地主或財團要開發老屋周邊的地區,不願讓古蹟及周邊地帶列入政府的保留和管制,所以才常常有這樣的 #意外。
而在我們的土地上,老屋被破壞,大家可能都不知道,或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,其實這和我們的 #文化政策 有關。
畢竟從小沒有人帶著我們,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文化,自然對老屋沒什麼感情;另一方面,政府在保存和利用古蹟上,也沒有做好完善的制度,許多人因而覺得:「#舊的不去新的不來。」或是「屋子拆掉,可以開發來賺錢,有什麼不好?」
在大家為聖母院難過的同時,研究員也想趁這個機會,邀請大家一起 #當一隻對文資保存更關注的貓貓,試著關心自己家鄉的歷史建築,也一起想想,台灣的文資保存,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呢?
#留言區玩遊戲可以知道更多
#關心就是改變的第一步
#與其酸言酸語不如一起想辦法解決
#當一隻好貓貓